作者: 时间:2023-07-29 点击: 次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音乐
专业代码:140800
二、入学要求及学制
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 三年
三、职业面向
面向全国各类音乐院校,文艺团体,音乐制作公司,中小学校,社会艺术类培训中心,还可根据当地文化、经济发展和自身情况自主创业。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从事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校等相关部门、演出机构表演、教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职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2、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音乐事业,树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理想。
3、具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4、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品质。
5、掌握必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具备一定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6、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
1、专业知识
1)具有本专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具有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
2)具有掌握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艺术的理论知识。
3)具有熟悉中、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学科前沿的知识。
4)具有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的知识。
5)具有熟练演唱奏各流派、风格、时期的音乐艺术作品的知识。
6)具有熟悉、了解相关的姊妹艺术及宽阔的专业知识面。
2、专业能力
1)具备演唱、奏相关音乐艺术作品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
3)具备辨析各流派、风格、时期的音乐艺术作品的能力。
4)具备把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艺术实践当中的能力。
序号 |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 等级 | 颁发(鉴定)单位 | 获证要求 |
1 | 普通话 | 二级 | 省语委办 | 必考 |
2 |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1、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政治
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5、历史
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地理
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7、体育与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8、信息技术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9、劳动教育
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专业技能课
1、乐理视唱练耳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唱歌、弹琴、音乐欣赏、伴奏编配、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要求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培养学生听音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2、声乐
本课程主要讲授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安排了呼吸及巩固中声区的基本练习,作品选择的较基础,力求使基本训练与艺术实践相结合,重点在于歌唱能力的培养。
3、钢琴
本课程主要讲授钢琴弹奏的基本常识、基本要点,非连音走法,连音奏法,练习曲,乐曲,简易歌曲伴奏。两升两降以内各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的强化训练,复调作品及五声性作品弹奏训练,三升三降及四升四降各大小调的基本练习,乐曲。
4、舞蹈
本课程主要讲授23种基本舞步、30种模仿动作和39个舞蹈,基础舞蹈包括热身操、关节活动、地面训练和常用舞蹈基本步伐训练,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训练和中国古典舞蹈作品练习,以及中国民间舞基本动作训练和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汉族等舞蹈组合的练习。
六、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
数
| 课堂 教学 | 综合实训 | 顶岗 实习 | 复习 考试 | 军训入学教育 | 公益 劳动 | 寒暑假 | 总计(周) |
一 | 18 | 1 | 2 | 1 | 4 | 26 | ||
二 | 18 | 1 | 1 | 8 | 28 | |||
三 | 18 | 1 | 1 | 4 | 24 | |||
四 | 18 | 1 | 1 | 8 | 28 | |||
五 | 18 | 1 | 1 | 4 | 24 | |||
六 | 20 | 8 | 28 | |||||
总计 | 72 | 18 | 20 | 5 | 2 | 5 | 36 | 156 |
军训入学教育:安排在9月份开学之前进行
七、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堂教学 | |||||||||
教学时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课内实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
公共基础课 | 文化课 | 1 | 语文 | 432 | 432 | 4 | 4 | 4 | 4 | 8 | ||
2 | 数学 | 414 | 414 | 4 | 4 | 4 | 4 | 7 | ||||
3 | 英语 | 414 | 414 | 4 | 4 | 4 | 4 | 7 | ||||
4 | 政治 | 216 | 216 | 2 | 2 | 2 | 2 | 4 | ||||
5 | 历史 | 216 | 216 | 2 | 2 | 2 | 2 | 4 | ||||
6 | 地理 | 216 | 216 | 2 | 2 | 2 | 2 | 4 | ||||
7 | 体育 | 144 | 144 | 2 | 2 | 2 | 2 | |||||
8 | 信息技术 | 72 | 22 | 50 | 2 | 2 | ||||||
9 | 劳动教育 | 72 | 18 | 54 | 1 | 1 | 1 | 1 | ||||
小计 | 2196 | 1948 | 248 | 23 | 23 | 21 | 21 | 34 | ||||
选修 |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6 | 36 | 1 | 1 | ||||||
2 | 职业素养 | 36 | 36 | 1 | 1 | |||||||
小计 | 36 | 36 | 1 | 1 | ||||||||
合计 | 2232 | 1984 | 248 | 24 | 24 | 21 | 21 | 34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 核心课 | 1 | 乐理 | 252 | 50 | 202 | 2 | 2 | 2 | 2 | 6 | |
2 | 琴法 | 180 | 30 | 150 | 2 | 2 | 3 | 3 | ||||
3 | 视唱练耳 | 360 | 50 | 310 | 2 | 2 | 3 | 3 | 10 | |||
专业方向课 | 1 | 声乐 | 648 | 50 | 598 | 4 | 4 | 5 | 5 | 18 | ||
2 | 器乐 | 648 | 50 | 598 | 4 | 4 | 5 | 5 | 18 | |||
3 | 舞蹈 | 1440 | 70 | 1370 | 10 | 10 | 13 | 13 | 34 | |||
合计 | 1440 | 180 | 1260 | 10 | 10 | 13 | 13 | 34 | ||||
总计 | 3672 | 2164 | 1508 | 34 | 34 | 34 | 34 | 34 | 34 |
教学课程课时说明:
名称 | 总时数 | 占% | 名称 | 总学时 | 占% | 备注 |
理 论 学 时 | 2164 | 59% | 政治课 | 216 | 10% | |
文化课 | 1732 | 80% | ||||
选修课 | 36 | 2% | ||||
专业核心课 | 180 | 8% | ||||
小计 | 2164 | 100% | ||||
实践 学时 | 1508 | 41% | 课内实训 | 1508 | 100% | |
合计 | 3672 | 100% | 3672 | 100% | ||
选修课说明: |
八、专业实习实训安排
(一)校内实训实战项目(课程实训)
课程 | 实训项目 | 实训内容 | 备注 |
声乐 | 1.声乐演唱 | 声乐演唱技巧 | |
2.西方声乐简史 | 西方声乐历史发展史 | ||
3.中国艺术歌曲 | 中国艺术歌曲的背景和演唱要求 | ||
4.意大利语 | 正确得拼读意大利文 | ||
5.音乐表演 | 了解舞台艺术 | ||
6.声乐选修 | 了解声乐艺术 | ||
7.民族民间课程 | 熟悉中国民俗与民歌的关系 | ||
8.合唱与指挥 | 了解合唱艺术 | ||
器乐 | 1.器乐演奏 | 器乐演奏技巧 | |
2.器乐欣赏 | 器乐作品欣赏 | ||
3.器乐选修 | 器乐艺术修养的提升 | ||
舞蹈 | 1.芭蕾基训 | 腿部和脚步的能力 | |
2.毯子功技巧 | 基本功技巧 | ||
3.即兴创编 | 综合表演以及创编能力 | ||
4.现代舞基训 | 肢体协调能力 | ||
5.古典舞基训 | 柔韧性训练 | ||
6.古典舞身韵 | 训练舞蹈呼吸 | ||
视唱 练耳 | 1.无升降号的自然大小调和其他调式音程 | 正确演唱旋律和节奏 | |
2.一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 正确演唱旋律和节奏 | ||
3.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 正确演唱旋律和节奏 | ||
4.两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 正确演唱旋律和节奏 | ||
5.两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 正确演唱旋律和节奏 | ||
6.两个升降号内各调式 | 正确演唱旋律和节奏 | ||
7.三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 正确演唱旋律和节奏 | ||
8.旋律音程的听辩 | 正确听辨旋律音程 | ||
9.和声音程的听辩 | 正确听辨和声音程 | ||
10.三和弦,七和弦的听辩 | 正确听辨和弦 | ||
11.节奏的听辩 | 正确听辨节奏 | ||
12.旋律的听辩 | 正确听辨旋律 | ||
乐理 | 1音名及组别 | 掌握音高和音名 | |
2.调性分析 | 正确得分析旋律调性 | ||
3.属七和弦的解决 | 对不稳定和弦正确解决 | ||
4.音阶 | 正确得书写音阶 | ||
5.和弦 | 掌握和弦结构和性质 | ||
6.音程 | 掌握音程性质 | ||
7.音值组合 | 将错误的节奏重新组合 |
(二)校内综合实训
序号 | 校内实训项目 | 实训内容 | 备注 |
1 | 声乐 | 自选高考声乐曲目的演唱处理 | 山西省高考曲目库 |
2 | 舞蹈 | 基本功,剧目,即兴创编 | |
3 | 乐理 | 基本乐理理论 | |
4 | 视唱练耳 | 音程调式和旋节奏旋律 | |
5 | 钢琴 | 高考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
九、教学实施保障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
(一)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进程,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严格教学文件的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在学校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各个环节质量监控的实施。下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和实训工作指导小组等工作组。
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新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负责。
3、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多元化原则,实行社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以综合后的主体评价结果形成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价。采取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座谈会和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进行评价。
(二)专业师资队伍要求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结合学校与专业特点,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同时推进大师进校园活动聘请大学和社会的行业精英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保驾护航,依据教学规模,师资队伍配备需要:音乐教学团队8——10人,高级教师2名,中级教师6名,初级教师2名。其中“双师型”教师4名,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5名,校外兼职教师2人。
(三)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音乐表演专业适应新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要求,应构建并完善实训(舞蹈室和声乐室)体系和校外实训合作基地。
1、校内实训
实训(声乐、舞蹈)室的功能定位要能满足音乐舞蹈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技能训练需要。按照目前专业在校学生规模,本专业配置的实训(声乐、舞蹈)条件如表。
声乐、舞蹈实训室设备: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 | ||
1 | 实验剧场 | 专业舞台灯光系统 | 1套 |
专业舞台音响系统 | 1套 | ||
三角钢琴 | 1架 | ||
舞台地胶 | 150㎡ | ||
2 | 音乐厅 | 多媒体系统 | 1套 |
音响系统 | 1套 | ||
谱架 | 1个/人 | ||
3 | 舞蹈排练厅 | 立式钢琴 | 1架 |
多媒体系统 | 1套 | ||
镜子把杆地胶 |
2、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场所是公共剧院或音乐厅、文艺院团、企事业单位会堂、文化广场、社区等。
(四)教学方法要求
以学生学习为本位,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和项目为抓手,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采用五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演示法等。
(五)教学资源要求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配置包括专业教学标准、技能标准、课程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等。
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资源库配置与要求:
类型 | 基本配置 | 选择配置 | |
专业标准 | 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基本学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升学面向、课程运行等 | 特色与创新 |
课程标准 | 声乐、器乐、舞蹈艺术类高考标准 | ||
技能标准 | 熟练掌握声乐、器乐、舞蹈的专业能力 | ||
课程资源库 | 教材、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动画、视频等 | 各课程精品课程网站 | |
教学资源题材库 | 图片库、资料库(试题库、教案、课件)、 | 校资源库 |
(六)学习评价
采用“多元多方位”评价模式,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学习、专业技能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多元多方位”评价体系分为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两个阶段:
校内学习包括德育素质考核、课程学习考核;校外学习主要指岗位实习,确定了由学生、老师、企业人员等评价主体通过观察、交流、记录、考试、测试等评价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在企业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评价。
十、毕业条件
(一)学生毕业成绩要求达到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目标的要求,成绩全部合格。
(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取得本专业相应要求资格证书,落实1+X证书制度,学生考取相应技能等级证书。
(三)综合素质测评及德育考核合格。